汽车接线盒行业的发展趋势|Kaweei洞察

汽车接线盒行业的发展趋势|Kaweei洞察

1、汽车线切割机行业发展概况€

供需双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正在推动汽车线束市场稳定增长

汽车线束是汽车能量传输和各种信号传输的关键载体,是整辆车不可或缺的系统级部件。在电动智能化的趋势下,近年来,汽车布线受益于供需双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迎来了稳定增长的黄金时期。

需求方面,消费市场对汽车先进功能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安全驾驶引发了对自动紧急制动、盲点检测和前方碰撞预警系统等主动安全系统的需求。舒适的驾驶引发了对语音识别系统、环境照明系统和加热座椅等额外驾驶功能的需求。这些功能要求的实现依赖于电子元器件的运行,这需要布线来保证信号、数据和电能的传输,从而形成汽车布线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供给侧方面,汽车“新四化”(指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趋势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汽车电子电器功能不断增强,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升级。行业供给侧的快速发展有望释放汽车布线的发展空间。

汽车线束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存在差异

由于多年来在燃油汽车上的广泛使用,低压电线束市场已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股市。低压电线束产品种类繁多,大多是定制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和车内不同的零件进行不同的布线设计。堆叠线材料相对较软。

高压电线束是电气化趋势推动的纯粹增量市场,其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大线直径等,这决定了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布线、屏蔽、成本、安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它们在原材料材料、生产工艺、产品设计、性能水平等方面比低压布线有更高的要求。

行业集中度高,国内替代进程加快

汽车线束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汽车行业,大多数品牌汽车制造商都拥有成熟稳定的汽车配套系统。长期以来,对零部件的高标准要求使得电线束供应商与车辆制造商之间的合作相对稳定。目前,全球电线束市场主要由日本制造商八崎、住友电机以及莱尼、安博富、利尔等欧美制造商主导,形成寡头垄断竞争格局。2021年,全球汽车线束行业前三名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71%,前五名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82%,行业集中度较高。

得益于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结合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我国本土电线企业已逐步进入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的配套体系,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电线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国内替代突破。

近年来,本土电线供应商率先进入其供应体系,并通过与独立新能源制造商的良好支持关系获得先发优势。一些优质供应商在高压组装电线束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成功实现了技术突破,也在电线束价格和毛利润方面形成了显着优势。随着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快速发展,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推动汽车线束国产替代加速。

2、汽车线束行业全球市场规模

全球汽车线束行业市场正在稳步增长。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干,将中央控制元件与汽车控制单元、电气和电子执行单元以及电气元件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汽车电气控制系统。汽车线束产品属于定制产品,不同的车辆制造商及其车型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质量标准。同时,与汽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更加复杂,不仅增加了对布线和连接器的性能要求,也增加了需求。

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稳步增长,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最快。据QY Research分析,2022年全球汽车线束市场预计将达到约3574亿元,2029年将达到约5744亿元,2023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6%。

中国汽车线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近年来随着汽车产销量的稳步增长,中国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高压电线束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2016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电线束市场总规模已从670.5亿元增长至814.6亿元。

3、汽车线束行业发展趋势€

向高压输电、高频高速输电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气化衍生的高压电动平台的普及,以及智能驾驶舱、车联网、智能驱动的智能驾驶等一系列功能模块的应用,对汽车布线在能量传输功率和信号传输率方面出现了强烈的迭代需求。仅仅依靠原有燃油汽车系统下广泛使用的低压布线并不能帮助实现整个车辆的所有电气功能。

在能量传输方面,以低压布线为基础,大幅调整连接器、电缆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大功率电能传输能力;在信号传输方面,通过优化汽车公交车布局结构和开发高频等专用元器件,实现高频高速传输速度数据连接器。

向轻量级方向发展

在全球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大力推进汽车生产轻型化,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节能经济技术分析结果,汽油汽车重量减轻10%,可导致能源消耗下降5%-8%,而新能源汽车重量减轻10%,可相应幅度提高5%-10%,节省15%-20%的电池成本和20%的日常磨损成本。

由于汽车电线大多由铜合金电线制成,约占汽车总重量的5%,是继发动机和底盘之后燃油汽车应用中的第三重要零部件,因此汽车电线的轻型化已成为当前行业的重点突破领域。未来,随着汽车轻型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拥有深厚技术储备和成熟轻型化解决方案的线束企业有望在新的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建立足够的竞争优势。

汽车电线束生产正在走向自动化

由于汽车布线结构复杂,加上智能制造尚未普及电线束生产全过程,生产和组装对手工劳动的依赖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造商扩大产能。目前,大多数汽车束生产企业都可以依靠一些先进的设备来完成断线、压接、预安装等过程。但由于产品要求、工艺标准、操作程序不同,最终工艺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输入。

未来,随着汽车电线走向集成化,自动化生产有望贯穿电线束设计、生产、物流、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追求定制标准化,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充分释放制造企业产能潜力。

4、汽车线束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特点

汽车线束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机械、电气和环境耐受特性。机械特性主要是指安装尺寸、拔出力、机械冲击和振动等技术要求;电气特性主要是指电路载流、信号传输、电磁干扰、电路保护等;耐环境性是指耐高低温、耐磨损、耐腐蚀、耐噪音等方面的要求。

汽车线束主要用于连接汽车的电池、配电箱、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为车辆的电气和电子部件提供电能和信号传输,并为控制电路提供基本连接,以实现所有电气功能。电气安全和信号精度对线束连接的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确保电路不会经历过载、短路、开路、电压波动和信号传输衰减。在设计和制造汽车线束时,除了要确保其安全可靠、稳定的信号传输和精确的电气功能控制外,还要求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合理的线束直径和材料,结合优化的安装设计,使线束占用更少的空间,减轻自身重量,在保证各种性能的同时优化线束的成本。

目前,国内线束企业在中高端车模领域与国外成熟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随着多年的自主开发和支持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的经验积累,产品质量变得更加可靠,服务水平变得更加完善。行业内培育了少数具有同步开发设计能力的大型线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