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表制造工艺概述

布线表制造工艺概述

线束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一是线束材料的准备阶段,线束材料包括电线、端子、连接器、电缆绳、线号标签、绝缘带、热缩套管等;二是制造工装和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压边机、热缩机、剪刀和各种检测设备,都需要事先准备好。随后,实际生产工序开始,依次包括剥线作业,即按照设计要求剥离一定长度的电线绝缘护套,然后进行线号套装,在每根电线上准确地打上相应的识别号,以便于后续的组装和维护识别;之后,进行端子压接步骤,通过专业设备将端子和导线紧密连接;然后进行连接器组装,确保每个连接器与相应的端子和电线准确匹配;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布线和捆扎,使线束的整体布局整齐有序;然后对线束进行严格的测试,检查其电气性能和连接可靠性是否符合标准;最后是线束精加工和入库阶段,将合格的线束妥善分类、包装并存放在指定区域。

I.关键工序

(I)端子压接

终端作为连接电线、仪器或设备的重要部件,承担着传输电线电力和信号的责任。电力和信号进出仪器或设备均通过终端实现。因此,终端压接的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直接影响仪器或设备的稳定、正常运行。终端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即对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压接质量问题:

  1. 卷曲高度异常:卷曲高度具体是指导线卷曲作业完成后,导线卷曲区域横截面的高度,是衡量卷曲质量的关键指标。如果卷曲高度太大,线芯不能被有效压缩,导致卷曲区域中的无效空隙相对较大。由于导线和端子金属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接触电阻会显著增加,导致发热现象,严重时甚至烧毁端子。反之,如果压接高度太小,电缆的拉力和额定载流能力会大大降低,可能会导致线芯被压碎或端子的压接区断裂,导致接线断裂,最终导致断路故障。为确保端子压接质量,压接后应使用千分尺等专业测量工具对产品进行准确测量,并定期对压接钳和压接设备进行校准。
  2. 绝缘压接区域尺寸偏差: 鉴于电线类型、规格和端子类型五花八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量化规定,运营商大多依靠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的经验来控制。绝缘卷曲的主要作用是为导线卷曲区提供应力释放,确保电缆在弯曲时,导线卷曲区在绝缘卷曲区的缓冲作用下不会断裂。因此,高质量的绝缘层卷曲对于保护线材卷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绝缘层卷曲过小,绝缘层卷曲区的金属应力将急剧增加,应力释放功能将被严重削弱;反之,如果绝缘层卷曲过大,其对电线卷曲区的应力缓冲作用将大大降低。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通过目测和手工轻轻摇动导线来判断,以绝缘压接区不摇动为标准。
  3. 导线松动压接区域问题: 这是端子压接过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也是压接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所有线芯未完全封闭在导线压接区域内的情况,压接部件的强度和电流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对简单。只需将电缆重新捆绑成一束,然后将它们插入端子中进行卷曲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从电缆上剥离绝缘层是一个独立的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搬运或捆扎不当,极易造成线芯意外脱芯。因此,建议使用专用剥线钳进行剥线作业,并准确控制所取绝缘层的长度,以确保绝缘套在准备与电缆上的端子卷曲之前不会完全从电缆上脱落。这样,发生线芯松动问题的概率就可以降到最低。
  4. 剥线长度不当: 剥线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剥线长度恰到好处。如果剥线太短,在接线端压接阶段,电线无法完全插入导体压接区域,接线端与电线之间的压接力无法满足拉力测试的要求。机车运行过程中,受振动影响,电线极有可能脱落。同时,由于电线与接线柱之间的接触金属表面减少,因此这里会发生严重的发热,甚至可能造成开路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严格控制剥线长度,确保足够的余量,压接时应将电线完全插入压接区域。
  5. 电线插入深度过高: 与断线过短的问题相反,如果电线插入过多,甚至进入过渡区,过长的线芯可能会阻碍针正确插入,导致两个连接器的电线之间接触不良,最终导致信号中断。此外,还有一个常见故障,即由于电线插入过多,两个电路之间发生短路。例如,在机车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的连接器中,由于这种情况导致了多个机车故障。为了消除此类质量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剥线长度,避免过长,同时在压接电线时准确控制适当的插线量。

(II)连接器组件

连接器组装过程中需要强调以下要点:

  1. 机车中使用的连接器类型众多且复杂。许多连接器的外观非常相似,但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因此,在装配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料架编码准确挑选料。拿到材料后,他们需要与操作说明书进行详细对比,以确保材料的正确选择。
  2. 将接线柱插入连接器插座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当听到清脆的“咔嗒”声时,表明终端已插入到位,此时不允许继续用力。在实际生产现场,由于操作人员只从外观判断插入情况,导致了许多质量问题。
  3. 组装好的连接器必须得到适当保护。由于大多数连接器应用于机车信号线和控制线,生产现场的灰尘和湿气很容易渗透到连接器内部,导致相邻线路之间短路,严重干扰信号的正常传输,进一步影响机车和车辆的控制。为此,应使用连接器附带的保护罩将整个连接器紧紧地覆盖并固定,以确保组装质量。